乐雯
这种"不凡"的议论的要点是:(一)尖刻的冷箭,"令受者难堪,听者痛快",不过是取得"伟大"的秘诀;(二)这秘诀还在于"借主义,成大名,挂羊头,卖狗肉的戏法";(三)照《大晚报》的意见,似乎应当为着自己的"主义"--高唱"神武的大文","张开血盆似的大口"去吃人,虽在二十岁就落伍,就变为僵石,亦所不惜;(四)如果萧伯纳不赞成这种"主义",就不应当坐安乐椅,不应当有家财,赞成了那种主义,当然又当别论。
可惜,这世界的崩溃,偏偏已经到了这步田地:--小资产的知识阶层分化出一些爱光明不肯落伍的人,他们向着革命的道路上开步走。他们利用自己的种种可能,诚恳的赞助革命的前进。他们在以前,也许客观上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拥护者。但是,他们偏要变成资产阶级的"叛徒"。而叛徒常常比敌人更可恶。
卑劣的资产阶级心理,以为给了你"百万家财",给了你世界的大名,你还要背叛,你还有什么不满意,"实属可恶之至"。这自然是"借主义,成大名"了。对于这种卑劣的市侩,每一件事情一定有一种物质上的荣华富贵的目的。这是道地的"唯物主义"--名利主义。萧伯纳不在这种卑劣心理的意料之中,所以可恶之至。
而《大晚报》还推论到一般的时代风尚,推论到中国也有"坐在安乐椅里发着尖刺的冷箭来宣传什么什么主义的,不须先生指教"。这当然中外相同的道理,不必重新解释了。可惜的是:独有那吃人的"主义",虽然借用了好久,然而还是不能够"成大名",呜呼!
至于可恶可怪的萧,--他的伟大,却没有因为这些人"受着难堪",就缩小了些。所以像中国历代的离经叛道的文人似的,活该被皇帝判决"抄没家财"。
《萧伯纳在上海》。
(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七日《申报·自由谈》。)
read3();看小说,来小燕文学,关闭阅读模式,体验高速阅读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相思骨 阿Q正传 超级高手在都市 女富婆的第一神医 怀念狼 我在洪荒大唐搞革命 小说课 女总裁的护花高手 金庸武侠中的法律学 中华万年历全书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 纨绔娘子出名门 一念钟情 野草 大明:开局被活埋,洪武求我称帝 修神御剑诀 从美漫开始的传奇人生 傅斯年说中国史 武道医神 诸天:自神鬼民国崛起